新基建7大产业链全景图!
来源:  时间:2021.01.07


导 读 ( 文/ 企业管理杂志 授权发布 )


一文读懂新基建(内附七大产业链全景图)!


作者简介:刘兴国,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迎来投资的新“风口”,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企业如何把握利用新基建孕育的新机会?怎样应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挑战?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一年多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在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将新基建推向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高度。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关键举措”的表态,为新基建热度的持续提升又添了一把火。

新基建带来新机会


新型基础设施是为信息数字化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有着本质区别。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更加侧重于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是对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等既有政策的延续。

其根本目的是补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央高度重视及各级政府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基建将迎来投资的新高潮,并给相关领域企业带来发展新机会。



01

新基建领域迎来投资新高潮

中央重视、政策鼓励、资本热捧,是推动新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三大引擎。2020年,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的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都将超过千亿元。

5G基建领域,中国移动2020年5G相关投资将达1000亿元,中国铁塔2020年将投入170亿元用于5G基站建设;特高压领域,国家电网2020年安排了1128亿元的投资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领域,2020年新增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预计总投资不会少于2019年的6000亿元。
     
不少机构对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进行了乐观预测:中信建投预测2020年新基建投资总规模将达9120亿元,可拉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

国金证券预计,2020年轨道交通、5G和数据中心投资规模分别为5000亿元、3000亿元和1000亿元;特高压、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50亿元;充电桩、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也将超过100亿元。近期不断有上市公司推出加码新基建投资的计划,2020年全年实际投资有可能超出相关企业年初计划与机构预估水平。

随着大量新增投资加快落地,新基建将全面加速,设施水平将实现根本性提升,新经济发展基础将得到全面夯实。




02

上下游领域迎来联动发展新机会

新基建显然不会独立发展,必然会对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用户的发展产生联动影响。

一方面,新基建将会拉动上游材料、零部件与产成品、软件等供应商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为下游用户企业提供更高水平、更为完善的应用场景。

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建设领域的投入,将为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换流变压器、并联电抗器、主变压器、GIS组合电气等特高压核心设备生产商以及原材料、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供应企业,提供共同发展的机会。随着充电场站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充电桩数量的持续增加,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加快发展,一方面将拉动为其提供硬件支持的传感器、通信模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带动新型工业设备制造与工业APP等下游应用场景的发展。








03

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在消费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倒逼下,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能否完成转型升级,已经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或将开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新基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而不是仅局限于与其直接相关的少数产业链。

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营商环境的整体改善,让所有企业的发展都能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所有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

在日益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下,所有企业都可以更广泛地整合创新资源,以低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借助新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生产工艺与流程,提升产出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




04

培育新产业,拓宽发展新空间

新基建不仅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人才、新商业模式,也将催生一批新产业。

5G技术发展及其设施建设,带动云游戏、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全息会议服务等大量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产业诞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更是大数据清洗、挖掘、交易、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客服、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这些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在近年来的稳增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未来随着新基建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持续催生更多新产业,为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拓展更多新空间。

企业如何拥抱新基建?


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既是企业短期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的需要,也是企业中长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新基建给企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新机会,但只有那些抢先精准识别机会并主动利用机会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将潜在发展机会转化为经营收益,实现更高效的发展。



01

加快转变发展理念

把握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新机会,企业需要树立发展新理念。那些曾经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辉煌业绩的传统发展理念,已不一定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要素驱动,还是规模优先,都不足以实现新基建效用的最大化。新基建本身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根本路径无疑也在于创新。


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技术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以创新作为根本手段来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新机会。




新基建更加突出对协同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远程连通的便利性,彻底突破物理边界约束,努力打造边界模糊甚至是无边界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02

妥善应对新挑战

新基建既带来了新机会,也带来了新挑战。企业在把握与利用新基建提供的发展机会之时,也要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面临的主要是安全性挑战。由于我国在新基建领域的部分软硬件上存在短板,不得不使用一些进口产品,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供应方的技术压制风险,后期的运营维护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新型基础设施使用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安全方面的挑战。

新基建的参与企业以及生产运营中应用新型基础设施的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可能遭遇的风险与挑战。
     
那些借助新基建提供的发展机会开展运营的相关领域企业,也需要提前对可能遭遇的挑战做出预判。比如与新基建项目推进紧密相关的上游供应商,既要妥善处理需求短期内快速增长对产能扩张的挑战,也要积极应对供应短缺导致国际供应商大量进入所带来的挑战。




03

找准企业机会点

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很多,但对具体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能够被自己所利用。企业要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功课:一是准确梳理出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二是积极主动地在有价值的机会点进行投资布局。
     
梳理能够被企业所利用的机会,要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这个机会要有足够的盈利空间,能够为企业创造满意的利润;其次,这个机会必须能与企业现有条件相匹配,也就是说企业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利用这个机会。





无论多好的机会,如果企业不具备利用机会的基本条件,那么这种机会对企业而言也就没有实际意义。只有既能够满足企业盈利意愿,又能与企业实际能力相匹配的机会,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机会。




一旦找准了企业机会点,就应当快速作出投资决策,抓紧进行投资布局,因为机会稍纵即逝,犹豫不决将会错失最佳发展时机。而在布局的方式选择上,则需要综合考量机会类型、企业资源与市场态势等要素:既可以是投资新设,也可以是并购重组,或者是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以转型转产。



04

要有全局性发展规划

与短期盈利相比,企业更应追求长远的持续发展。虽然从形式上看,是要把握与利用好当前新基建所带来的新机会,但实质上始终都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握与利用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还在于利用新机会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基建提供的新机会,只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选择,企业可以利用新机会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至于全部放弃原有业务来押注新基建。企业在决定利用新基建所提供的新机会时,至少需要统筹安排好新业务与老业务之间的关系,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既不能为了优先发展新业务而严重损害尚有较大价值的老业务发展,也不能为了维持老业务的经营而拖累新业务发展速度,导致丧失新业务抢占市场的最佳机会。理想的结果应该是新老业务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05

要夯实创新基础

创新是新基建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新基建机会的利用,自然也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对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来说,建设模式、运营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为新基建提供软硬件的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应用场景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则是其抓住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

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所有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因此,夯实创新基础是企业充分利用新基建机会的重要保障。

夯实创新基础,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的付出。

一是要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能够充分激发创新人才创造力的激励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创新;

三是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研发团队等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创新实力;

四是加强创新管理,做好创新谋划与储备;

五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



拥抱新基建要注意的问题


新基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企业应及时捕捉并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发展机会。对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抢先识别机会,并主动创造条件以利用好发展机会,但同时也要防范在拥抱新基建时可能引发的新问题。



01

不能盲目脱离主业

多元化似乎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成长壮大之后的必然选择。不少企业多元化扩张的成功案例,强化了更多企业在成长中选择多元化道路的动机。面对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会诱惑,或将迎来新一轮跨界投资热潮,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将成为众多原本并不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新的投资触角。

无论是对计划将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纳入新增投资范畴的大企业来说,还是对准备全面转向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的小微企业来说,都需要慎重决策,不可盲目地放弃或脱离现有主业。

长期以来,企业的资源都是围绕主业进行配置,企业的优势也集中体现在主业领域,除非现有主业已经丧失发展前景,否则仍将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放弃倾注多年心血的主业,而孤注一掷地闯入陌生领域,也许并不是明智的决策。

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更适合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当前主业与资源优势的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业务,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那些准备放弃现有业务全面转向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的小微企业,更应当慎重决策,除非企业现有资源与能力确实能够与拟进入的新基建及相关领域业务有效匹配,并有足够把握在转产后快速形成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02

不能“撒胡椒面”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投资领域众所周知的格言,而“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不少企业进行产业布局时遵循的至理名言。归根究底,这都是为了分散风险,避免一损俱损。





作为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其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以分散风险为理由,采取将投资极度分散化的举措,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且不说“将每一个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篮子里”会大幅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即使“篮子”不需要花费成本,如此做法至少表明你缺乏判断能力,更谈不上战略远见。


新基建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确实会给企业带来发展新机会,但不可否认,这些新机会多少都带有不确定性。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完全确定的机会,但这显然并不是企业见什么投什么、四处“撒胡椒面”的理由。“撒胡椒面”虽然分散了投资风险,但同时也分散了企业资源。

相反,如果企业聚焦少数业务领域进行投入,也许可以集中力量快速把握新基建带来的机会,将新业务做大做强,从而在早期就从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前文所说的,企业应当对新基建创造的新机会进行梳理,找准对自身具有投资价值的机会,而不是企图将所有新机会都抓在手中。只有那些具有长期发展前景、能够与企业现有能力与资源相匹配,并可以创造合理利润的发展机会,才是企业需要去利用的机会。


即使这样,企业还会面临较多的机会选择,依旧有不少业务领域值得去投资。此时,企业要做的就是优中选优。




03

不能重演低水平重复投资

低水平重复投资是我国投资领域经常复发的痼疾,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我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可能也是全球重复投资覆盖面最广的国家。原来只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后来很快就蔓延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任何一个产业,即便初始时投资者寥寥无几,但只要让人感到有利可图,就会引发一窝蜂似的争相进入,很快就会从投资不足转向产能过剩;而且后进入者往往并不会在技术水平上比先进入者有明显的提升,都只是在同样的低技术水平上进行简单的重复投资。
     
因此,必须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的“旧病”在新基建及其相关领域复发。这可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遏制新基建领域的低水平重复投资。

首先,政府应建立投资预警机制,充分公开投资信息,让投资者对行业基本态势有全面、客观的了解,避免其盲目决策;

其次,投资者自身要加强投资决策管理,避免低水平进入投资过剩领域;

再次,要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但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应充分评估投资风险,尽量避免进入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红海”。

请您留言
  • 姓名 *
  • 电话 *
  • 地址
  • 邮箱 *
  •